close

誰說只有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學生,才有機會出國求學?今年畢業的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張鈞捷,就是勇敢築夢的代表。三歲就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張鈞捷,從小獨立自主,媽媽對他的要求只有簡單八個字:健健康康、不要學壞。「沒想到他書讀得不錯,凡事都處理得好好的,不用我操心,」在小公司擔任會計的張媽媽感恩地說,她並沒有特別要求孩子的成績。國際賽打開視野 學會跨域思考打從念新北市淡水國中數資班時,張鈞捷就比同學早熟,搜尋各種資訊後,立志就讀師大附中。儘管特招考試成績足以進建中,還是將師大附中列第一志願。 分享 facebook 進入師大附中後,他很快就找到興趣所在。2014年9月台灣爆發黑心油事件,媒體沸沸揚揚報導食安問題,他跟導師蘇淑菁討論後,召集約40多位同學參與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國際基因合成生物學競賽(iGEM),張鈞捷被老師推選為隊長。整個賽程從高一寒假延續至高二上,最終研發出能檢測重金屬超標與否的大腸桿菌試劑,也拜訪了立委、衛福部官員,並前往各級教育機構和攤販進行推廣,甚至到美國波士頓發表成果,贏得團隊金牌、最佳應用設計及最佳整合宣傳三座獎項。一個國際競賽打開他的視野,了解到不同的世界觀,並學會必須跨層面、跨領域去看待任何的社會議題。此時,他的心中悄悄埋下「出國讀書」的種子。高二下學期,在香港中文大學念書的學長回校分享經驗談,當張鈞捷聽到「港中大有來自國外、甚至諾貝爾得主的師資,全英語上課、討論、發表作品,暑假還有實習交換計畫」時,眼睛一亮,他更確定想要出國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訂定目標後,他開始搜尋各種國外求學的資訊,美國因學費昂貴無法負擔,只好放棄。後來他看上德國,只需繳交230歐元的註冊費,免學費,又承認台灣學測成績,只可惜必須具備德語檢定資格,「太晚知道了,鈞捷根本沒時間準備德語,只好作罷,」張媽媽扼腕地說。最後他鎖定離台灣近又國際化的香港。張鈞捷認為,香港是亞洲通往西方國家發展的中繼站,面對正在蓬勃發展的生物醫學,他決定到香港探索這個領域,並選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為目標。他在2016年11月將資料寄送給港中大後,12月15日,港中大生物醫學系主任跟二位教授,就先透過網路英文面試,詢問他iGEM得獎的作品、對2016年的諾貝爾獎有什麼了解?甚至問他,「如果你能提名下一屆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,你會提名什麼樣的研究?」「當時主任雖沒說會錄取,但直覺機率很高,」張鈞捷說。就在一邊準備學測的同時,張鈞捷也開始打聽申請國外獎學金跟學貸的可能性,未料這兩條管道均告失敗,帶給他重棒一擊,「我一下跌入谷底,心情起伏很大,」他深知媽媽工作很辛苦,學費、住宿、生活費一年近台幣80萬元,到底該怎麼辦?台灣僅一席 努力爭取獎學金連張媽媽都告訴鈞捷:「是不是放棄好了,今年2月18日,港中大到台灣複試,就不去了。」在夢想跟經濟兩端拉鋸的他猶豫不決,既要顧及興趣又擔心前途、學費問題。但國中、高中老師都鼓勵他:不妨給自己機會試試。他決定去參加複試。這一次幾乎是純聊天,教授只是想多了解他,張鈞捷也主動詢問最關心的獎學金、暑假實習、交換學生及生活住宿等問題。他當天就知道被錄取,事後才獲悉台灣僅有一席。2月20日港中大正式通知錄取,並規定須在3月中旬回覆要不要就讀。陷入長考的張媽媽趁著二月底公出香港機會,帶鈞捷到港中大了解環境。母子倆參觀學校的環境及聽完學長的分享後,更傾向到香港就讀。這段時間,張鈞捷也同時錄取陽明大學藥學系,兩相?量下,仍決定到港中大,測試自己到底有沒有競爭力。為了控制生活費,他不斷向學長打聽各種衣食住行的訊息。他跟媽媽說,當初沒有申請香港大學是因為港大位於中環,物價相對高,且沒有保證住宿。港中大位於郊區,學校有餐廳跟超市,住宿費台幣4萬1700元,有廚房、冰箱可以自己煮飯,甚至可以到深圳的羅湖區理髮,非常便宜。「當鈞捷告訴我,他不會隨便到市區遊玩消費,儘量都在學校活動、念書,也會找系上工讀機會,」張媽媽眼眶泛紅地說,「這個孩子太懂事了,即便經濟不寬裕,也要想辦法讓他去闖一闖。」8月底就要展開新旅程的張鈞捷說,他會全力以赴,好好學習,爭取到獎學金,給自己一個探索未來的機會。(作者/彭杏珠 攝影/蘇義傑 本文出自《遠見雜誌》特刊:一次看懂大學考招、108課綱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?


7087DA09403648A0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seugj16eel 的頭像
    roseugj16eel

    柯淑惠

    roseugj16e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