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86年的大二結社區「千人移廟」,是社區意識凝聚的開始。記者張芮瑜/攝影 分享 facebook 還記得曾以「千人移廟」事蹟聞名全台的宜蘭二結王公廟嗎?大二結社區自此凝聚起社區情感,20年來社造發展漸成熟,大二結文化基金會今年榮獲文化部「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」保存貢獻類獎項;宜蘭縣文化局表示,隨時代面臨的改建事件漸堆疊出在地情感,現今居民對地方積極貢獻也充滿認同,非常難能可貴。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分為保存維護類、保存貢獻類和保存傳承類,大二結社區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是保存貢獻類3名獲獎者之一,大二結文化基金會、文化局與地方代表人士,下月16日將赴文資局接受表揚。談及大二結社區營造的初始,文化局表示,大二結相當「早熟」,在地居民很早就對文化資產具備保存觀念,也跳脫個人,從在地社區角度出發來看待事情,是文化局決定為它提報爭取獎項的主因。民國86年的「千人移廟」最為人所知,也是社區凝聚的開始,為保存舊廟、也另立新廟,居民合力將舊廟平移160公尺,共同參與王公廟的舊廟保存,之後積極推動修復,並將舊廟轉型成二結庄生活文化館,演變成社區文化生活中心,讓王公信仰透過不同的方式傳遞。二結圳的改建也是另一里程碑,社區有感於現代化的水圳工法即將讓記憶中的二結圳生活消失,因此積極與公路總局及相關單位協調,並邀請專業團隊協力,除了促成二結圳生活步道的產生,更重要的是,讓居民發現到透過社區居民參與,是能夠與公部門進行對話,並且對社區公共事務產生影響。此後,大二結社區展開更多社區基礎工作,積極保存蘭陽溪舊鐵橋、中興紙業、二結穀倉、王公過火等在地文化資產,讓在地故事繼續流傳。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鴻銘表示,居民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方面有所意識,也願意關心,一個拉一個成為地方發展的志工推手。他說,大二結地區,不只有大二結文化基金會,二結王公廟、慈林基金會、學進國小和紙文化館都是地方很好的合作夥伴,對於社區發展和文化保存一起貢獻心力,獎項是屬於大家的。二結穀倉由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維管,保留日據時期古色古香的建築裝置,平時開放遊客入場參觀。記者張芮瑜/攝影 分享 facebook 二結穀倉由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維管,保留日據時期古色古香的建築裝置,平時開放遊客入場參觀。記者張芮瑜/攝影 分享 facebook 二結穀倉由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維管,保留日據時期古色古香的建築裝置,是地方重要的記憶之一。記者張芮瑜/攝影 分享 facebook
DA859B95CD98C474
arrow
arrow

    roseugj16e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